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喂养指导

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每位父母和家庭最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救治并存活。很多早产儿在院内营养支持方面已有显著改善,但其出院后的营养管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那么,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到底有哪些事项需要我们注意?我们在对早产儿的认识上还存在哪些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

为什么要重视早产儿的喂养呢?

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婴幼儿期生长迟缓、发育落后、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合理喂养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关系着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那么,早产儿出院后该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一、选择正确的乳品

1.母乳:早产宝宝的**,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到校正6月龄。

2.母乳+母乳强化剂:一般建议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

3.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一般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存在母乳或强化母乳喂养禁忌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4.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也称早产儿过渡配方,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如长期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可能会导致营养素摄入过多而增加代谢负荷;故出院后可选择介于早产儿配方与婴儿配方之间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进行强化营养支持,以满足其合理的追赶生长,避免营养负荷过重。

5.婴儿配方奶:用于追赶生长较为满意,无法进行人乳喂养的婴儿。

二、出院初期怎么喂?

出院后前2-3天喂食量先维持在加勒比扑克 时的原量不变,适应家中环境后逐渐加量,6个月以内主张母乳喂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的情况下,也要求800ml母乳。

三、喂养时间有要求

1.三个月以内按需喂养。母乳喂养:间隔2-3小时。配方奶喂养:间隔3-4小时。

2.三个月到六个月以后要培养孩子的进食规律:

6-7月:每天1次辅食,奶4-6次。

7-9月:每天2次辅食,奶3-4次。

10-12月:每天2-3次固体食物,奶2-3次。

四、如何转换喂养奶源?

如何进行奶——配方奶之间的转换。建议用替换顿数的方法:每增加一顿新配方(减少一顿老配方)观察1-2天,如反应良好,则按此步骤继续增加。

五、其他营养要补充

1.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包括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食物、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每天800~1000U,3个月后改为每天400U, 直至2岁。

2.建议预防性补充铁剂,纯母乳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生后第2~4周开始补铁,每天补充1~2mg/kg元素铁,直至校正1岁;不能母乳喂养而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铁。

3.推荐补充适量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目前对早产儿的补充推荐量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每55~60mg/kg,花生四烯酸(ARA)每天35~45mg/kg,直至胎龄40周。

**,家长必须了解随访的重要意义,增加依从性。早产儿在出院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生长落后、神经发育迟缓和发病率增加的风险,尤其出生后至1岁是追加生长的关键期,定期检测和评估,针对性的喂养指导和干预,能有效帮助大多数早产儿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改善其预后。只有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干预,才能更好地促进适宜追赶生长,避免营养素缺乏与过剩,保证神经系统发育良好,推动远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