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知多少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加勒比扑克 内分泌科     沈晓华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关节疾病,高发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其患病率仍在逐年上升。该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盐肾病,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常伴有其他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对痛风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
  痛风的分类标准:目前采用2015年的指南分类标准,纳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超声、双能CT等),每项均有相应的评分,总评分为23分,>=8分可诊断为痛风。
  痛风的治疗目标:
  急性发作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可选NSAIDS,二线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和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降尿酸治疗:预防急性复发和痛风石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常规预防和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规律饮食及运动)。
  关于痛风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及新的观点:
  1.关于秋水仙碱的用法:过去的使用方法为1片q2h,每日不超过6片,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时停药;目前认为痛风急性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 tid)与大剂量相比,同样有效且副作用明显减少,过去吃到拉肚子的中毒剂量的用法犹如“饮鸩止渴”,已被淘汰。那么非急性期需要使用秋水仙碱吗?非急性期的任务是降尿酸,但缓解期需同时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抗炎(推荐剂量为0.5mg qd,不少于半年),因为服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水平骤降,易诱发痛风。
  2.降尿酸过程中痛风发作:这使很多患者认为是降尿酸药物“惹的祸”,便停药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降尿酸药物有效的反应,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成尿酸盐颗粒,如同“雪人融化”,后者可能会沉积到身体别的关节上,产生疼痛,这时应做的是联合使用秋水仙碱或抗炎止痛药,若长期使血UA<360umol/l,体内沉积的痛风石才能逐步溶解,不再发作,从而治愈痛风。
  3.痛则治,不痛不治: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好了伤疤忘了痛”,痛风缓解后,便把医生的叮嘱抛到脑后。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慢性期的治疗,若不能控制尿酸,以后的痛风发作会愈加频繁,甚至带来远期危害。
  4.痛风急性发作使用抗生素: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除非继发了感染。那么为什么很多患者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后一段时间关节肿痛可以缓解?因为早期不严重的痛风是有自限性的。
  5.激素猛于虎,选用需谨慎:很多人谈激素色变,害怕激素的副作用,认为能不用就不用,其实激素的这些副作用是长期使用所致,短期使用影响不大。但激素并非治疗的常规武器,而应作为**武器。一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无效,或反复发作,机体功能损害。
  6.笃信手术:痛风石一般不**手术,除非已造成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UA水平不能保持长期达标,痛风石会不断形成,手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术后切口难以愈合,UA<300umol/l,可慢慢吸收。若过分笃信手术,忽视内科痛风规范药物治疗,痛风会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了,手术治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7.高嘌呤食物都不能吃了:毋庸置疑,高嘌呤饮食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原因,但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也是痛风发作的重要机制。传统观念认为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嘌呤的摄入,但这些旧观念逐渐被更正,痛风者并非与海鲜**无缘。海鲜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所以痛风患者只要将UA维持在<300umol/l,便可以进食适量的海鲜,没必要因噎废食而长期素食。
  目前医学上认为痛风是一种可治愈的难治性疾病,痛风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痛风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早期、规范、达标治疗,就能达到治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