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日报》:“医”路走来 初心不改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江区第一人民加勒比扑克 消化内科主任陈易
  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4月20日,农历谷雨,它随着春天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旁。
  不仅仅是节气的变换,对于吴江区第一人民加勒比扑克 消化内科主任陈易来说,在这柳絮飞落、牡丹吐蕊的时节里,他又上了一层楼,获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然而,陈易对此却显得很平淡:“我只是有点小幸运,其实我的能力还很有限,主要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但他的同事们却一致认为,陈主任医术高超、责任心强,待患者如亲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名至实归。
                       
献出人生*美好的年华
  时光回转到30年前,也就是陈易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后第二年的冬天,他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在吴江一院的草地上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青翠的松树、傲放的腊梅,还有泛着阳光的白雪。


                       工作中的陈易(左二)。
  那时,陈易还是一名小医生,青涩的脸庞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就未曾改变,一直坚持到今天。
  去年7月,陈易回到母校参加了毕业30周年的年级聚会,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大家都坚守在医疗战线,不管大加勒比扑克 也好,基层加勒比扑克 也好,都在默默耕耘,不忘初心。”陈易说,回首从医经历,他觉得很有收获,其中*大的收获是,他认识了一大批患者,并赢得了他们的信赖。
  陈易记得,他刚来吴江一院工作时,全院工作人员仅300来人,内科只有一个病区,消化内科还未单独设立。现在,不仅有了独立的消化内科,还从一个病区发展到两个病区,科室医生从14名增加到27名。
  特别是陈易自2001年通过竞聘上岗、担任消化内科主任以来,更是见证了吴江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消化内科病区扩大、医生增多,科室门诊量翻了不止一番。同时,加勒比扑克 新设了内镜中心,每天的检查人员爆满,陈易和科室同事的工作量随之猛增。
  工作以来,陈易一直奋战在消化内科的临床一线,未曾离开一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将他的满头青丝染成了白发,也换来了苏州市“讲理想、比贡献”技术创新“双杯奖”、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我很庆幸能成为一名医生,这让我感到无上光荣。我把人生*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吴江的医疗事业,但我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相反是一种成就感。”陈易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对他职业生涯的肯定。
                      
将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
  “什么叫医者仁心?陈主任就是我们活生生的教材。”吴江一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宋毅说,“他对待患者如同亲人,与患者谈话就像是在聊家常,他总是想尽办法减少患者的痛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认可就是*高奖赏。从医以来,陈易就有那么一颗慈爱之心,把无尽的关爱给予了数不清的患者。无论贫富、贵贱,国家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病情,尊重事实,开展科学诊断与治疗。
在吴江百姓中,至今还盛传着陈易“两毛一分钱”的佳话。早年,陈易曾用一支两毛一分钱的药片,治好了一名患者差点要开刀的病。这名患者由此铭记在心,他就向其他患者推荐陈易,极力称赞他的医术和仁心。
  有一次,一名青年人出现肝硬化、肝腹水的症状来加勒比扑克 就诊。陈易接诊后,并没有马上按照常规方法检查,而是仔细地观察,建议这名青年人先到眼科检查,结果发现其眼部呈现出明显的角膜色素环,从而判定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病,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陈易的周到考虑和高超医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检查痛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医30多年,陈易对待患者的态度从未改变过。“*开心的是,遇到十多年前接诊过的患者,见面还会亲切地喊一声‘陈医生’。”陈易说,这么多年了,也遇到过态度不好的患者,他总是耐心对待,从未出现医疗纠纷。
  许多接受过陈易治疗的患者都说他是一位“好医生”,对于这样的评价,陈易感到无比欣慰。尤其是遇到疑难危重患者,很多手术都由陈易亲自来做。作为科室带头人,尽管手术时如履薄冰,但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赖,陈易总是迎难而上。
说起陈易,消化内科主治医生陆晓春透露了一个秘密:前段时间陈主任不慎脚部骨折,至今钢板钢钉还未拆除,但他给患者做手术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要近10个小时,不知他是如何挺过来的。
  “大家都说医者仁心,我认为,医者要对得起患者的信赖。”陈易说。
                      
在医学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面对今天的成绩,陈易深知以后的路任重道远。他表示:“学海无涯,医无止境。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尚需要更多同仁的拼搏攀登。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求索精神,就一定会与省内、国内先进技术比肩而进,取得更好的业绩,创造更高的辉煌。”
  陈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多年磨炼,他早已成为了吴江知名的内科专家。
  陈易担任消化内科主任后,一直坚持引进新技术,其中胶囊内镜就是在他主导下引进的一项技术。“以往的胃镜、肠镜,只能做胃部和大肠的检查,小肠成为检查的薄弱环节。胶囊内镜技术引进后,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陈易说,小肠肿瘤早期难以发现,以往都是外科手术发现,一般都是中晚期了,有了胶囊内镜后,大大提高了发现早期病灶的几率。
  陈易十分善于学习,尽管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已经压得他腰酸背痛,但回到家,他总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研读专业书籍。不仅如此,哪里有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他都尽量去参加。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地逼着自己去学习、去研究。”陈易说。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使得陈易的医疗业务水平出类拔萃,他被选入吴江区卫生局“1315”人才工程,是2005年“吴江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被评为吴江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消化内科优秀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得吴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在陈易的带领下,吴江一院消化内科近年来引进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镜技术,推动了该院微创手术的开展,受益*大的是患者。为了尽快让年轻人学会新技术,陈易十分注重“传帮带”,常常手把手亲临指导。
  此外,陈易还与科室同事们一起不断探索综合治疗技术,让一些重症患者能够就近治疗。以胰腺炎为例,消化内科每年要接诊100多例此类患者,其中约两成为重症患者。“以往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转院的多,现在基本不转院了,我们的诊疗技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陈易说。

                                         吴江日报记者 邱纳